扫码关注学院公众号

首页

科研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团队 -> 正文

前沿与交叉生物医学材料研究中心团队

发布者:胡豪 发布时间:2024-02-01 浏览次数:
主要负责人 周绍兵,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靶向药物载体纳米材料;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高分子食道、血管等支架;智能水凝胶材料及其组织修复;微纳米高分子纤维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微生物活性生物材料用于重大疾病治疗;重大疾病诊断用纳米材料;形状记忆高分子/凝胶等智能动态软材料研究;多功能表面材料;形变物质与系统。
领导人头衔 团队联系人

一、总体情况

该团队荣获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创新团队。团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体健康,开展了前沿交叉生物医学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近五年,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等项目20余项,在Advanced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目前正推动多项研究成果落地转化。

二、主要成员

周绍兵教授、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郭星教授、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向韬副教授;赵静雅副教授;侯建文副教授,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谢辉副教授;孙强强副教授,入选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科技菁英;杨光副研究员;潘益副研究员

三、招生信息

硕士招生专业: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学术型)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生物材料方向)

085600材料与化工 (专业型,生物医学工程方向)

博士招生专业: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材料方向)

085500机械(专业学位)

四、招聘

博士后,生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药学、化学等相关专业,享受国家和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的统一博士后福利待遇

联系人: 孙强强副教授qiangqsun@swjtu.edu.cn

五、技术转化

本团队经过二十年左右研究在以下研究方向积累了大量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和科研成果,欢迎有需求的企业联系转化和合作。

六、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1:高分子靶向药物载体纳米材料

多功能高分子药物传递系统用于肿瘤、缺血性卒中、血栓清除等疾病治疗

联系人: 郭星教授 xingguo@swjtu.edu.cn

研究方向2: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高分子食道、血管等支架

可降解高分子形状记忆支架结合微纳米结构用于血管再生等应用

联系人:向韬副教授 xita198906@swjtu.edu.cn

研究方向3:智能水凝胶材料及其组织修复

多功能智能水凝胶及用于糖尿病皮肤、骨关节炎、心脏、脑等组织修复的研究

联系人:向韬副教授 xita198906@swjtu.edu.cn

研究方向4:微纳米高分子纤维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多级结构微纳高分子纤维的制备及在局部给药、体外即时诊断、组织修复等的应用基础研究

联系人:杨光副研究员 gyang@swjtu.edu.cn

研究方向5:微生物活性生物材料用于重大疾病治疗

微生物活性生物材料用于治疗肿瘤、细菌感染、炎症性疾病、慢性伤口等重大疾病

联系人: 侯建文副教授 houjianwen@swjtu.edu.cn

研究方向6:重大疾病诊断用纳米材料

量子点、磁性纳米粒子等用于肿瘤细胞、细菌等捕获和检测,实现疾病早期检测

联系人:赵静雅副教授jyzhao@swjtu.edu.cn

研究方向7:形状记忆高分子/凝胶等智能动态软材料研究

动态软材料的结构设计、刺激响应、形状构筑及其在组织工程和柔性可穿戴器件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联系人:谢辉副教授 huixie@swjtu.edu.cn

研究方向8:多功能表面材料

固液界面的物理化学调控和界面功能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

联系人:孙强强副教授qiangqsun@swjtu.edu.cn

研究方向9:形变物质与系统

探索多功能形变材料,结合形变材料与微纳系统构建形变系统,实现其在生物医学和仿生工程中的应用

联系人:潘益副研究员 vincentpanyi@swjtu.edu.cn

七、人才培养情况

本团队在指导的研究生中, 其中30余位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四川省优秀硕士论文奖和校优秀硕士论文奖, 多位博士生毕业论文获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奖。毕业生就业率100%,培养的多名硕士研究生直接保送清华大学等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生中数人以人才引进方式到四川大学、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就职。同时多名优秀毕业生就职于著名科技公司,包括上海微创医疗器械、四川科伦集团、四川迈克生物等大型企业。

Baidu
sogou